在
精密零件加工过程中,零件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偏差:

尺寸偏差
原因:精密零件加工刀具的磨损、机床的精度误差、测量误差、工艺系统的热变形以及工件材料的特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尺寸偏差。例如,刀具在切削过程中逐渐磨损,会使加工出的零件尺寸逐渐变大或变小;机床的丝杠、导轨等传动部件存在精度误差,也会影响零件的尺寸精度。
影响:尺寸偏差直接影响零件的装配精度和使用性能。如果零件尺寸偏大或偏小,可能无法与其他零件正确配合,导致整个设备的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形状偏差
原因:主要包括机床的几何精度不足、刀具的安装误差、切削力引起的工件变形以及加工工艺不合理等。比如,机床主轴的跳动会使加工出的孔或轴出现圆度误差;切削过程中,工件由于受力不均匀而产生变形,会导致其形状偏离设计要求。
影响:形状偏差会影响零件的表面质量和配合性能,增加磨损和摩擦,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和设备的稳定性。例如,圆柱度超差的轴在旋转时会产生振动,影响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位置偏差
原因:夹具的定位精度不准确、工件在精密零件加工过程中的装夹变形以及机床坐标轴的运动精度不足等是导致位置偏差的常见原因。例如,夹具的定位销磨损或安装不准确,会使工件在装夹时产生位置偏移;机床的坐标轴运动不精确,会导致加工出的孔、槽等特征与设计位置不符。
影响:位置偏差会影响零件与其他部件的装配关系和相对位置精度,导致装配困难或影响整个设备的功能。例如,发动机缸体上的各孔位置偏差过大,会影响活塞、曲轴等部件的安装精度,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表面粗糙度偏差
原因:切削参数选择不当、刀具的刃磨质量、机床的振动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冷却润滑条件等都会影响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例如,切削速度过高或进给量过大,可能会导致切削表面出现刀痕或积屑瘤,使表面粗糙度变差;刀具刃口不锋利,也会在加工表面留下明显的痕迹。
影响:表面粗糙度偏差会影响零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密封性。粗糙的表面容易吸附杂质和水分,加速零件的腐蚀和磨损;在一些需要密封的场合,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要求会导致密封不严,造成泄漏等问题。